随着注水开发历程的延伸,采出程度不断提高,注入水在油层中波及程度加大,同时受储层砂体、油层物性、孔隙结构及微裂缝的影响,部分井水淹,但在井间水未驱到而形成大量的死油区,具有很大的开发调整潜力。利用水驱前缘监测技术对注水井进行监测,就可?#32536;?#21040;该井的水驱前缘、优势注水方向、注入水的波及范围,为合理部署注采井网、挖掘剩余油、提高最终采收?#21097;?#25552;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。
1、监测原理
根据最小周向应力理论、摩尔-库仑理论、断裂力学准则等,分析岩层破裂形成机理,无论压裂还是注水都会诱发微地震。监测前先将注水井停注10小时以上,使原来已有的微裂缝闭合,监测仪器设备布置好后,开始监测时再将注水井打开,注水井在注水过程中,会引起流动压力前缘移动和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,并产生微震波;同时,原来闭?#31995;?#24494;裂缝会再次张开,并诱发产生新的微裂缝,从而引发微地震事件。在孔隙流体压力变化(即储层中喉道前后压力差)和微裂缝的再次张开与扩展时,必将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,通过布置在被监测井周围的A、B、C、D……等监测分站接收到微震波的到时差,会形成一系列的方程组,反解这一系列方程组,就可?#33539;?#24494;震震?#27425;恢茫?#36827;而计算出水驱前缘、注入水波及范围、优势注水方向,注水波及区面积等资料。
通过对裂缝成像和驱动前缘波及状况的分析,油藏工程师可?#32536;?#25972;和优化开发设?#21697;?#26696;,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和油田整体开发效果。
2、技术理论
(1)无源微地震
(2)摩尔-库伦理论
(3)断裂力学准则
(4)微震波的识别
(5)微地震信号强度
(6)微地震震源定位理论
(7)地下渗流场的分布
3、工艺流程

4、成果解释
现场监测结束后,根据监测数据,经过数据分析与处理,提供详尽的解释报告,包括水驱前缘、注入水的波及范围和波及面积、优势注水方向、区块的注水波及区等资料及相关?#25216;?B>
5、主要理论成果
(1)评价单个注采井组水驱效果
(2)评价小层水驱效果
(3)评价区块水驱效果
(4)评价注水井调驱效果